三国格局重现,夹缝中的加拿大与被困的多伦多房市


回顾当下的国际局势,仿佛一幕现实版的“三国演义”正徐徐展开。美国像曹操,拥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,频繁对外征税与施压,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关税制衡世界;中国则仿佛刘备,虽经历波折,但日益崛起,并广结盟友以图制衡;欧盟像极了孙权,地理与战略位置重要,但面对外压时往往倾向于妥协联合。

在这样的格局下,加拿大,恰似刘表——资源丰厚、地理优越,却缺乏果断的战略和有远见的领导者,始终未能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过去九年,加拿大在自由党执政下,虽然口号不断、预算频出,但实质性进展有限。移民政策大开大放,却缺乏系统的住房、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,导致民众感受到的不是“多元共荣”,而是“生活成本上升”、“住房稀缺”、“医疗系统超负荷”。面对如曹操般强势的美国,加拿大不仅在贸易谈判中非常被动,更在国内陷入通胀高企与房地产困局的双重压力中,毫无还手之力。

在房市方面,多伦多房价高企,年轻人越来越难在大城市中扎根。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失误是一方面,但在建房方面的拖延与僵化更是加剧了供需失衡。开发项目审批时间长、流程复杂、土地释放不足,使得房源增长总是落后于人口增长。许多年轻家庭即使拥有稳定收入,也很难负担首付与房贷,人才逐渐向住房成本更低的城市流动,最终导致“大城市留不住人”,创新力和竞争力也随之下降。

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,银行对按揭贷款要求愈发严格。而一些私募基金如 Neighborhood 选择专注于为符合条件的普通住宅买家提供首按融资,贷款价值比(LTV)平均低于60%,远低于传统银行的风险敞口。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市场的不健康:主流借贷渠道正在远离普通中产,房地产金融体系日益两极化。

与此同时,美国开启新一轮关税攻势,重点针对中国,同时也对加拿大的铝、钢铁及能源产品加征关税,加剧了本已脆弱的出口环境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在重构全球贸易秩序的过程中,正逐步失去传统盟友的信任,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转向多元化市场与新型合作框架。而加拿大却在这场国际再平衡中缺乏清晰定位,既未能主动出击争取战略合作,也未就“能源安全”、“产业升级”或“人口结构优化”提出有远见的发展蓝图。国内政治焦点频繁漂移,领导层始终未能将国家带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轨。

加拿大本应是一个天然的能源强国,但现实却是我们缺乏跨省的基础能源运输能力。TMX(跨山输油管)虽终于完工,但这只是最低标准。东部地区依赖美国能源进口,西部原油出口依旧受限于管道容量,而联邦政府一边推动脱碳目标,一边却又缺乏清晰路径在能源转型与国家收入之间找到平衡。

我们不禁要问,加拿大真的准备好面对下一个十年了吗?

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,如果继续在移民、能源、住房、财政等关键政策上“喊口号多,实干少”,那么未来的加拿大或将如刘表一般,空有地盘与资源,却在时代浪潮中被边缘化,最终被吞并于强者的游戏之中。

这个国家需要的,不是更多的党派斗争,而是一位有远见、有执行力、真正懂经济与民生的“诸葛亮”式领导人。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