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多伦多房市低迷到美加贸易战的连锁反应


最近的多伦多房地产市场正处在”冰封期”。九月份新盘成交量降到历史低点,全市仅售出28套新公寓,全大多地区合计也只有155套,比过去十年平均值低了九成。价格虽然没有再下跌,但市场的低迷反映出开发成本与买家负担之间的巨大鸿沟。开发商很难开盘,买家也难以出手。

数据显示,新房公寓基准价约为103.3万,独立屋约143.7万,比去年下降约8%。库存轻微下滑,因为新项目启动太少,这意味着2027至2028年间,市场可能再次出现严重的供应短缺。行业呼吁政府减免开发费、调整税收结构,但这些措施短期内难以到位,市场信心仍在等待恢复。

与此同时,转售市场虽冷但尚有韧性。十月下旬,多伦多过去30天共成交约1228套公寓,是过去十年同期最低,但平均售价仍约65万,比2020年高约5%。约29%的新挂牌能在30天内售出。租赁市场依然坚挺,中位租金约2500元,反映出租屋需求旺盛。许多业主选择转租而非低价出售,目前仍是房东市场。

不过,这场房市的低潮不能只看多伦多本地。更大的经济环境,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财政与贸易压力,正逐渐影响加拿大的前景。加拿大央行前副行长最近指出,美国财政赤字失控、债务预计到2030年将达 GDP 的125%,这让美国开始以”关税”作为创收手段。换句话说,美国不仅在借钱,更在向全世界”征税”。

央行前副行长认为,这将使加美贸易谈判变得更加艰难。美国的财政问题不会在短期内解决,即便通过征收关税增加收入,也只是权宜之计。对加拿大而言,这意味着未来贸易环境将更加艰涩, 因为美国不是出于安全考虑设限,而是为了填补财政漏洞。

这种变化其实已经在房地产与金融市场中体现出来。过去一年,美国庞大的债务带来了更高的通胀压力,推升了全球利率水平,加拿大也不得不跟进。利率上升压缩了购房预算,导致本地开发商停工、买家观望。如今,美国若继续以关税与通胀”转嫁”债务问题,加拿大的进口成本、建材成本都可能进一步上升,从而延长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期。
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美国似乎选择了”通胀与低利率共存”的路径,用贬值与价格上升来稀释债务负担。加拿大身为紧密的贸易伙伴,势必会被波及。进口价格上涨、建商融资成本高企、消费者信心下降,这些都在压缩房地产市场的活动空间。

不过,长远来看,房地产市场的供需逻辑仍在。当前的销售低迷反而意味着未来供应将更紧,价格一旦稳定下来,市场或会迎来反弹。那些在高利率期仍选择持有的业主,将在未来利率下降、供应减少时受益。

可以说,多伦多房市的冷与热,已经不只是本地的问题,而是北美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。美国财政赤字、全球贸易摩擦、利率路径与通胀预期,这些看似宏观的议题,最终都在一间间未售出的新盘、和一份份租约中体现出来。

在这种格局下,加拿大房地产市场需要的不仅是降息,更是政策灵活度与经济韧性。对普通买家与投资者来说,保持现金流稳健、理性评估时机,比盲目等待”抄底”更为重要。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