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川普电影关税政策再次增加多伦多房产市场新变量
2025年5月初,美国总统在社交平上突然宣布:计划对“所有外国制作的电影”征收100%的进口关税。这一声明,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与实施时间,但在北美影视产业掀起了轩然大波,间接也为加拿大乃至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投下了一个不确定的阴影。 这项政策表面上是为了“拯救正在快速衰退的美国电影工业”,但实质上却可能破坏北美现有的影视产业生态。而加拿大,尤其是多伦多、温哥华等城市,正是这场变局中最容易受伤的节点。 加拿大影视产业与美国资本的深度绑定 2023至2024年,加拿大吸引了47.3亿加元的外来影视投资——其中大部分是由好莱坞主导的“外景服务制作”(Foreign Location and Service Productions)。这类项目大多在加拿大取景拍摄,雇佣本地制作人员,使用加拿大本地的音效、后期、灯光等专业人才团队。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摄影棚因此常年饱和,相关产业链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 如今,一纸“电影进口税”可能直接切断这条资本流通路径。由于制作成本激增,美国片方若不愿支付高昂的关税,势必将削减在加拿大的拍摄预算,或直接迁往免税地区,甚至放弃北美外拍。 多伦多房地产的连锁反应 影视产业不仅提供就业,更推动了城市基础建设、商业租赁和住宅需求,尤其在多伦多这样文化资源密集的都市,电影人、技术人员、短期拍摄团队大量涌入,对市区租赁市场形成刚需。 如果好莱坞撤资或转移拍摄地,多伦多影业相关就业面临收缩,短期租赁需求随之下降。尤其是城中心核心区(如Liberty Village、King West、Yorkville),这些原本因靠近制片厂和传媒公司而价值上扬的区域,可能出现投资热度减退。 此外,影视人才原本是推动多伦多城市更新与创意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文化退潮,会令城市吸引力减弱,从而影响高收入人才的迁入意愿,间接降低房地产长期升值潜力。 风险不止于电影:跨境文化贸易的寒蝉效应 此政策背后的“国家安全”名义虽被广泛质疑,但却隐含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。川普在任期内屡次借贸易政策对中国、加拿大、欧洲等经济体施压。倘若电影只是开端,未来是否波及到音乐、游戏、出版、教育等更广泛的文化内容产品?届时,加美之间的自由文化交流将受到极大干扰,而文化贸易恰恰是加拿大出口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环。 对于依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“软实力出口”的加拿大来说,这类政策如持续发酵,可能削弱国家品牌形象,并影响到国际人才的落户意愿。 加国政府或需出手应对 面对可能的美方制裁,加拿大政府是否会采取对等措施,例如对好莱坞电影征税、提供额外的本地拍摄补贴等?目前尚不明朗。但从历史经验来看,联邦及安省政府若要维持影视产业规模,恐怕不得不出面干预,甚至提供地产、税收等多层级激励,以防止影业投资外流。 结语:多伦多房市新变量,不容忽视 虽然川普的电影关税政策看似荒诞,却也暴露出加拿大影视与美国市场之间过度依赖的问题。而影视产业的每一次震荡,都会牵动着多伦多这一文化都市的经济结构,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微妙走向。 投资者与房东应警觉于此类政策带来的长期潜在风险,在评估租赁市场前景和区域升值潜力时,不能再仅仅依赖传统因素,而需纳入“文化经济地缘政治”这类新型变量。多伦多未来的房价,或许将越来越取决于好莱坞的拍摄清单上有没有“Toronto”这一行字。
-
利率下调后的GTA房地产市场:是否能逃过“停滞性通胀”的阴影?
随着加拿大央行于2025年4月16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.75%,不少人开始对大多伦多地区(GTA)房地产市场的未来重新燃起一丝希望。然而,在潜在关税对经济的冲击、家庭债务高企与房贷续约高峰三重夹击下,GTA楼市仍处在极不确定的十字路口。 过去一年,加拿大通胀虽有回落,但始终存在“停滞性通胀(stagflation)”的风险,即高通胀、低增长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经济困境。历史上最典型的一次出现在1980年代初,当时利率一度飙升至22.5%,失业率达13.1%,房价在通胀调整后大幅下滑,许多业主甚至选择弃屋断供。 如今的情境虽有所不同,但压力同样真实。尽管央行利率只有2.75%,远低于1980年代的高位,但当前家庭的负债水平却创历史新高——加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已达172%,相比1980年代的66%几乎翻了两倍。这意味着即使利率不高,所带来的还款压力也远大于过去。 更具挑战的是,2025到2026年期间将迎来五年期固定房贷的大规模续约潮。根据经济学家预测,许多房贷续约者将面临15%至20%的月供上涨,在当前通胀尚未完全受控、就业市场不稳的背景下,这无疑将进一步削弱家庭的消费能力和市场购房意愿。 尽管市场预期在财政刺激推动下,央行或将继续维持或逐步下调利率,但这并不一定能完全缓解压力。新的联邦政府在2025年选举后启动了大规模财政支出,计划通过赤字拉动经济。虽然理论上这能减轻央行降息的必要性,但历史数据显示:几乎所有赤字支出周期都伴随着央行的降息行动。 换言之,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常是协同的,不太可能互相抵消。但关键问题在于:当前的经济结构和债务背景与1980年代大不相同。那时的加拿大家庭拥有更强的缓冲能力,而现在,即便利率仅维持在2.75%,其带来的资金压力也足以波及整体经济。 总结而言,GTA房地产市场虽然短期受益于利率回落,但高负债、高续约成本和潜在的失业上升将构成持续压力。房地产的调整可能不会如1980年代般剧烈,但其持续性和广泛性,仍值得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。未来几个月,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、联邦财政刺激的规模,以及全球关税贸易关系的发展,都将直接左右GTA楼市的命运。
-
大多伦多地区房价下跌,但部分核心社区竞争依然激烈
过去一年,大多伦多地区(GTA)的平均房价有所回落,整体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全区有约四分之三的社区出现了议价成交,仍有少数热门区域房屋成交价高于挂牌价。 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地段与可负担性。 小意大利区, 达文波特区, 圣克莱尔西区和东约克等热门社区,拥有颇具特色的半独立或独立式住宅,售价通常在130万至180万加元之间。相比其他高端地区,这些房源价格相对亲民,同时又坐拥优质学区、便捷交通、丰富的餐饮娱乐及生活设施。 这些社区虽然距离市中心稍远一些,但仍属于都市生活圈,具有极高的便利性和吸引力。由于买家需求强劲,卖家往往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挂牌,吸引更多人竞价。 挂牌低价已成为常见的营销策略,目的是引发市场关注,制造买家之间的竞争,从而推高最终成交价。 在这种“竞价”中,买家需递交最有诚意的报价。有时不同买家的出价可能相差高达20万加元,卖家最终不仅根据价格,还会综合考虑条件条款、定金金额、交接日期,甚至买家的个人陈述来决定接受哪一个报价。 尽管存在激烈竞价,但由于初始挂牌价通常低于实际市值,即使最终溢价成交,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房产被高估。整体来看,目前成交价基本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水平。 另一方面,中区多伦多如劳伦斯公园和森林山等传统豪宅区,则成为议价最为明显的地区。市场正在向可负担性倾斜,价格适中的社区热度更高,而高价区的需求则有所降温。 在城市郊区,销售压力更为明显。市中心热门地段的传统住宅,与外围地区的房产,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。 尽管部分负担得起的社区保持一定交易活跃度,整体市场氛围却较年初预期冷淡。由于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升高,买家对长期房贷的态度更加谨慎,不少卖家也在观望是否是挂牌的最佳时机。 外部环境对市场信心的影响显著,无论是任何价位或资产类型。 不过,从热点社区的交易情况可以看出,需求依然强劲。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,优质住宅的吸引力始终存在,资金实力仍是支撑市场的重要因素。 (原文来自: https://luckyalan.com/blog-detail_CN.php?title=大多伦多地区房价下跌但部分核心社区竞争依然激烈)
-
加拿大房贷利率逆势上升?背后原因令人担忧
近期,加拿大的固定房贷利率出现罕见的上升走势,引发市场关注。尽管全球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,按理说债券收益率应该下跌,房贷利率也应随之下调,但现实却完全相反。 从4月初开始,加拿大5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上涨超过30个基点,这直接推动了房贷利率的攀升。正常情况下,全球危机时投资人会蜂拥买入美国国债等“安全资产”,推高债券价格、压低收益率,从而降低加拿大的固定房贷利率。但这一次,市场机制失灵了。 谁在抛售美国国债? 目前有多种猜测:有人认为中国或日本正在抛售美国国债作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击;也有声音指出,对冲基金为应对市场波动、满足追加保证金要求,抛售了大量美国债券;甚至有观点认为,美国资产的“避风港”地位正受到质疑,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避险渠道。 无论背后是哪方主力,这种大规模抛售行为已导致全球债券市场动荡不安,也波及到了加拿大。 加拿大不同房贷类型利率变化 以最佳利率为例: 变量利率目前略低于固定利率,但并不代表多数人选择浮动利率,毕竟未来走势仍存极大不确定性。 为什么传统金融逻辑失效? 过去只要发生重大国际危机,比如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、以哈冲突或特朗普关税消息,都会导致投资者涌向美国债市,从而推低利率。但如今,投资人却在抛售美债,反映出他们对美国财政稳定性的信心动摇。尽管特朗普后来宣布暂缓关税90天,但债券收益率并未恢复到原先水平。 这背后不仅可能是外国抛售,还有对冲基金的流动性需求,甚至是所谓“债券维权者”(Bond Vigilantes)对美国财政政策的反制。再加上金价大幅上涨,也说明全球资金正逐步撤出美元资产,转向其他避险渠道。 未来房贷利率走势如何? 虽然目前美加两国通胀已有所缓解,但投资者并未重新回归美债市场。5年期及10年期收益率依旧偏高,加拿大房贷利率短期内难以下调。 更重要的是,过去“市场危机 → 降低借贷成本”的旧机制可能正在消失。在新一轮地缘政治与财政不确定中,加拿大的借贷成本可能不降反升。 总而言之,加拿大房贷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层结构性的转变。即使没有本国政策利率的直接变动,国际债市的风吹草动也足以影响我们的房贷支出。对于未来打算购房、续贷或投资的家庭和个人来说,务必关注全球趋势,谨慎应对。
-
三国格局重现,夹缝中的加拿大与被困的多伦多房市
回顾当下的国际局势,仿佛一幕现实版的“三国演义”正徐徐展开。美国像曹操,拥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,频繁对外征税与施压,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关税制衡世界;中国则仿佛刘备,虽经历波折,但日益崛起,并广结盟友以图制衡;欧盟像极了孙权,地理与战略位置重要,但面对外压时往往倾向于妥协联合。 在这样的格局下,加拿大,恰似刘表——资源丰厚、地理优越,却缺乏果断的战略和有远见的领导者,始终未能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。 过去九年,加拿大在自由党执政下,虽然口号不断、预算频出,但实质性进展有限。移民政策大开大放,却缺乏系统的住房、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,导致民众感受到的不是“多元共荣”,而是“生活成本上升”、“住房稀缺”、“医疗系统超负荷”。面对如曹操般强势的美国,加拿大不仅在贸易谈判中非常被动,更在国内陷入通胀高企与房地产困局的双重压力中,毫无还手之力。 在房市方面,多伦多房价高企,年轻人越来越难在大城市中扎根。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失误是一方面,但在建房方面的拖延与僵化更是加剧了供需失衡。开发项目审批时间长、流程复杂、土地释放不足,使得房源增长总是落后于人口增长。许多年轻家庭即使拥有稳定收入,也很难负担首付与房贷,人才逐渐向住房成本更低的城市流动,最终导致“大城市留不住人”,创新力和竞争力也随之下降。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,银行对按揭贷款要求愈发严格。而一些私募基金如 Neighborhood 选择专注于为符合条件的普通住宅买家提供首按融资,贷款价值比(LTV)平均低于60%,远低于传统银行的风险敞口。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市场的不健康:主流借贷渠道正在远离普通中产,房地产金融体系日益两极化。 与此同时,美国开启新一轮关税攻势,重点针对中国,同时也对加拿大的铝、钢铁及能源产品加征关税,加剧了本已脆弱的出口环境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在重构全球贸易秩序的过程中,正逐步失去传统盟友的信任,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转向多元化市场与新型合作框架。而加拿大却在这场国际再平衡中缺乏清晰定位,既未能主动出击争取战略合作,也未就“能源安全”、“产业升级”或“人口结构优化”提出有远见的发展蓝图。国内政治焦点频繁漂移,领导层始终未能将国家带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轨。 加拿大本应是一个天然的能源强国,但现实却是我们缺乏跨省的基础能源运输能力。TMX(跨山输油管)虽终于完工,但这只是最低标准。东部地区依赖美国能源进口,西部原油出口依旧受限于管道容量,而联邦政府一边推动脱碳目标,一边却又缺乏清晰路径在能源转型与国家收入之间找到平衡。 我们不禁要问,加拿大真的准备好面对下一个十年了吗? 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,如果继续在移民、能源、住房、财政等关键政策上“喊口号多,实干少”,那么未来的加拿大或将如刘表一般,空有地盘与资源,却在时代浪潮中被边缘化,最终被吞并于强者的游戏之中。 这个国家需要的,不是更多的党派斗争,而是一位有远见、有执行力、真正懂经济与民生的“诸葛亮”式领导人。
-
金融市场风暴中的三重考验:利率、房市与投资信心
上周,金融市场经历了近年来罕见的剧烈波动。股市大幅下挫,而传统被视为“避风港”的债券市场同样陷入混乱, 收益率飙升、波动性激增,释放出强烈的经济预警信号。 债市危机:历史级别的波动 衡量美国债券市场波动性的MOVE指数本周飙升至172,这一水平在过去25年仅出现过三次,且均伴随系统性金融风险: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危机、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,以及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。 更值得警惕的是,加拿大五年期债券收益率单周暴涨40个基点,这意味着银行即将上调固定房贷利率。如果你计划购房、续约或再融资,此刻锁定利率也许是更佳选择。拖延可能面临更高的借贷成本。 尽管市场动荡,未来3至12个月内仍可能出现短暂的利率回调窗口(经济衰退压力或迫使央行转向宽松)。但在此之前,浮动利率持有者将直面剧烈波动,而固定利率则是抵御短期风险的盾牌。 政府财政的“债市逼宫” 债市失控甚至迫使美国政府临时调整政策, 特朗普宣布暂停部分关税90天以安抚市场。对加拿大而言,这同样是一记警钟:长期财政赤字正依赖债市“宽容”。若债市持续施压,政府支出将难以为继。 房地产:从“摇钱树”到“拖油瓶” 过去20年,多伦多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繁荣,但如今市场正在转向: 2025年:真正的调整之年 2022年的“低谷”和2023年的“复苏预期”已被证伪。当前市场三大信号,债市动荡、建筑许可萎缩、租金收益下滑, 共同标志着房地产长周期繁荣的终结。对投资者而言,这意味着: 行动建议: 这场调整远未结束,而2025年可能是风暴最猛烈的一年。
-
多伦多房市低迷,卖家遭遇低价压力,市场情绪回到90年代
多伦多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段罕见的低迷期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3月大多伦多地区(GTA)房屋成交量跌至199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,而2月的成交量同样创下二十多年来的新低。尽管这次的低迷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长达十年的持续萎靡,主要原因仍在于经济不确定性引发的观望情绪。买家并未完全退出市场,但面对国际贸易摩擦、股市波动,以及联邦大选临近,不少人选择暂缓购房计划。 相较之下,卖家挂牌节奏并未放缓。市场上房源不断增加,有经纪人在4月初手握超过20套在售房源,远高于过往的平均水平。虽然买气低迷,但也有一部分买家趁当前较为宽松的条件入市,开始寻找机会。 部分高位买入的业主正在面临亏损压力。尤其是2021至2022年入市的人群,在当前价格调整的环境中,已很难回本。有业内人士直言,如果对价格有严格要求,现在不是出手的好时机。经济层面的不安因素,如关税政策变动,也进一步拖慢了买家的决策节奏。 数据显示市场持续降温根据多伦多地产局的报告,3月季节性调整后的成交量环比下降2.4%,而2月则大跌28.5%。新挂牌房源在3月上升9.6%,活跃房源数量已连续12个月上涨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2025年3月的成交量暴跌23.6%,活跃房源则激增88.3%,创下自2009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。今年第一季度的整体成交量同比下滑21.3%,为1999年以来的最差表现。 公寓市场受冲击尤为明显。3月公寓销量环比下跌8.8%,而挂牌量则创下历史新高,显示投资型买家观望情绪浓厚,去库存压力不断加大。 策略转向,寻找市场突破口在当前库存压力下,部分卖家开始调整策略,采取更具吸引力的定价。一套位于市区的单身公寓以39.9万加元挂牌,强调可改为一房,并配套健身房等设施,尽管最终未售出而转为出租,仍吸引了不少关注。利率下降对首购族也形成利好,刺激了部分需求回暖。 市场中仍有亮点。一些自住型买家积极寻找性价比高的单位,有多伦多地产经纪表示,近期在精品公寓市场完成了多笔交易。当前最难去化的是市中心的小户型投资型公寓,但若单位本身设计合理、功能实用,仍有成交空间。例如,一套顶层单位虽以比峰值低8%的价格成交,但因格局优良,仍吸引了买家入场。 提前抢跑春季销售档期为了避免重演2024年春末买气骤降、秋季新盘滞销的局面,一些卖家和代理已提前在4月积极推盘。尽管春季天气尚未回暖,但不少人认为此时的市场窗口尤为关键。”与其赌6月能否等来完美的市场,不如现在就出手,抓住4月的黄金时机。” 整体而言,多伦多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买卖双方博弈的关键阶段。虽然成交量下降、市场信心受挫,但机会也正在孕育之中。对于有准备的买家和策略灵活的卖家而言,这可能是一次逆势布局的良机。
-
美债“震”出房贷危机,加拿大利率被动上行
这几天,加拿大固定房贷利率突然震动了,而且震动得不小。不是因为加拿大自己的通胀或央行政策,而是被隔壁美国的债券市场影响了。 事情起因是美国债券市场突然掀起一波抛售潮。带头的不是政府,是一群被称作“债券警察”(Bond Vigilantes)的投资者。他们看到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越演越烈,开始不信任政府的财政政策,觉得太容易引发通胀,于是集体抛售美国国债。 结果就是,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(利率)在几天内飙升了将近60个基点,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涨幅。加拿大的情况虽然没那么严重,但我们的政府债券利率也被拖高了大约30个基点。注意,这里的利率上涨,意味着债券价格在快速下跌。 那房贷利率又是怎么受影响的?加拿大的固定房贷利率,基本上是跟着政府债券收益率走的。收益率一飙高,银行的融资成本也高了,房贷利率自然也跟着往上提。 而这波市场动荡,其实差点演变成一次危机。很多人都开始呼吁美联储要介入,重新印钞买债,来稳定局面。就在这个时候,特朗普“眨眼了”——他宣布暂停90天的报复性关税。市场这才稍微冷静下来,债券殖利率也开始回落。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这个过程留下了几个值得加拿大人特别关注的信号: 所以,如果你现在正准备买房或续贷,有些现实要想清楚: 目前来看,短期风险稍微过去了,但90天之后会不会再起风浪,没人说得准。市场已经盯上白宫了,下一步还怎么演,我们会继续关注。
-
GTA销量创25年新低、预售屋危机爆发、两党住房政策深度对比!
2024年春,加拿大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。无论是温哥华、多伦多,还是其他地区,买家观望、投资者退场、交易量锐减……这个市场,怎么了? 🔻 加拿大房地产交易量跌至25年新低 根据最新数据,2024年3月房屋成交量是自2000年以来最差的三月份之一,仅略好于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。而新上市的房源数量却略高于平均水准,形成“供大于求”的格局,使得房价持续承压。 部分现象包括: 尽管如此,某些市场段仍然保持活跃,尤其是首购型独立屋与部分学区热门地段的小户型物业,甚至还有房源一上市就收到10+个报价的情况。 预售屋泡沫开始破裂,违约、官司频传 近期,媒体报导多起预售屋买家无法交房的案例。其中一则是多伦多一名买家无法完成价值$75万的公寓交易,开发商因此起诉他违约,索赔巨额损失。 关键问题在于: 如今的问题更严重,因为有成千上万套预售屋即将交付,许多买家无法融资或已出现负资产。这或将进一步拖累转售市场,尤其是小户型公寓。 📉 房价“黏性”强,买家仍在等待下探 许多潜在买家仍持观望态度,希望房价继续下调,尤其是对公寓市场。有分析指出,加拿大房地产可能步入“失落的十年”,即未来几年房价将长期横盘或小幅下修。 📊 联邦大选将至,两党住房政策有何不同? 随着联邦大选临近,自由党(由马克·卡尼接任党魁)和保守党(由皮埃尔·波利耶夫领导)均提出了新的住房计划。以下是两党在房地产方面的主要政策对比: 自由党(马克·卡尼)提案重点: 🎯 评析: 保守党(皮埃尔·波利耶夫)提案重点: 🎯 评析: 🔁 对于“预售投资者”的争议 💬 小结:市场恐慌中,谁能稳住基本盘? 无论您支持哪一个政党,当前的市场信心疲软是事实。预售市场正进入“冰封期”,转售市场局部活跃但整体冷清。未来是否会回暖,或将取决于以下因素: 📌 给买家的建议: 📌 给卖家的建议: 📣 结语 房地产不是短跑,而是马拉松。无论政策如何演变,核心仍在于自住需求与基本经济面。对买家来说,长期持有+合理价位才是王道。对政策制定者来说,如何让年轻家庭真正买得起、住得上,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-
关税开征:大多伦多房市迎接全球经济动荡中的挑战与机会
美国总统川普(Donald Trump)于4月2日正式启动新一轮贸易战,宣布对全球进口私家车与货车征收25%关税,并计划从5月3日起扩大至汽车零部件。紧接着,4月4日也将对所有进口啤酒及空铝罐加征25%关税,加拿大作为邻国与主要出口国,势必受到波及。 在这波关税风暴中,加拿大经济、制造业与居民信心都将受到挑战,而大多伦多地区(GTA)的房地产市场也正在进入一个极为敏感的过渡期。 全球贸易战升级,经济信心再受打击 这次关税举措背后的逻辑是“打击中国借道他国向美国倾销商品”,但加拿大作为美墨加协定(USMCA)成员国,仍无法完全豁免。尤其对于车辆与零部件,若不满足原产地要求,也将面临25%的关税。 这不仅将推高跨国制造链的成本,也将拖累整个北美制造业,间接影响就业市场、家庭支出与贷款信心。 当前,加拿大消费者信心与小企业信心已跌至近二十年来低点。随着进口成本上升、企业投资趋于保守,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。 利率可能加速下调,市场短期波动加剧 由于外部关税推升输入性通胀,同时又打击本地经济动能,加拿大央行处于两难局面。然而,在国内通胀已回落至2%附近的背景下,若经济继续放缓,不排除央行于5-6月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。 利率下行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线曙光。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将五年期固定房贷利率下调至3.89%-3.99%。若进一步下降,将为GTA刚需买家提供喘息空间,部分此前被高利率压制的购房需求可能重新释放。 人口增速放缓,投资客出走,市场结构在调整 加拿大过去两年人口年增超120万人,推升房市与租金同步上行。但随着政策收紧,非永久居民净流出趋势已出现,GTA住房需求短期趋稳。 同时,房产投资者也大幅撤离市场。据数据,约81%的投资者须依靠现金流维持收支平衡,当前高利率与租金见顶,令大量投资者难以为继,转而抛售或暂停加码。 预建公寓市场首当其冲——2024年2月销量创下历年同期最低,开发商推盘意愿降至谷底。这预示着未来3-5年新屋供应将骤减,为下一轮上涨埋下伏笔。 中美博弈升级,全球经济格局重塑,对GTA影响几何? 中美贸易战正朝“更复杂、更长期”的方向发展。如果特朗普对“代理出口国”也采取制裁措施(例如经由墨西哥或加拿大组装的中国产零件),加拿大制造业将面临结构性冲击。 此外,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抑制商品与服务出口,也削弱海外买家的资产配置意愿。这将直接影响GTA高端房产与商业地产市场。 不过,从另一角度看,GTA作为加拿大最具全球吸引力的城市之一,在动荡中的相对稳定、教育医疗资源与货币避险优势,反而可能吸引更多国际长期资本进入。 房地产市场“两极分化”:低层有支撑,高层承压 当前市场出现明显分化: 如果央行进一步降息、政策放宽按揭压力,低层市场可能最先反弹,而高层公寓将需更长时间出清库存。 解决房市难题,仍需政府与私营联手 当前,各级政府推出的住房政策碎片化、执行分散,导致建房进度缓慢、成本高昂。大型开发商如Mattamy Homes选择将主力放在美国开发,反映出加拿大本地建房环境缺乏吸引力。 要改善GTA住房可负担性,关键在于: 只有让私营开发商“有利可图”,才可能真正解决住房短缺问题。 结语:动荡是风险,更是布局机会 虽然特朗普关税政策已实质启动,加拿大将面临新的外部压力,但GTA房地产市场的根基并未动摇。 这是一场“短期阵痛 + 长期机会”的组合游戏: 对于买家、投资者、开发商来说,此时不必盲目乐观,但更不宜过度悲观。真正有远见者,会在风暴中寻找方向、在低谷中播种机会。